Prada Frames at M+
M+与Prada联合主办亚洲首届Prada Frames专题研讨论坛,旨在探索环境、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此论坛的起始概念于意大利成立的研究及设计工作室Formafantasma发起。
为期两天的Prada Frames 2023专题研讨论坛由M+策划,分为一场开幕演说和两场围绕“材料流动”主题的专题研讨论坛,就地境生态作延伸探讨。香港、亚太区乃至全球的建筑师、艺术家、设计师和思想家将聚首一堂,从自身的专业和所在地出发,探索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目标的方向及可能性。 M+作为国际交流的平台和桥梁,将促进亚洲各地就此作深入交流。
是次研讨会将提供广东话及普通话即时传译。
由赫尔佐克和德默隆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M+大楼,摄影:Iwan Baan,© Herzog & de Meuron
Edward Burtynsky,《Salt Ponds #6, Near Tikat Banguel,Senegal》,2019,柯达专业相纸喷墨印刷
Formafantasma,《Taxonomy》录像截图,2018
Lisa Reihana,《GROUNDLOOP》,2022,单频道数码录像(有声),22分钟,此为“悉尼现代计画”委约作品。 Reihanamations Ltd & Raskols制作,澳洲新南威尔斯美术馆基金、Creative New Zealand 、 Visionary Donors资助
LAAB,《最后的鎅木厂》,2019,摄影:Cynthia Kuo
由赫尔佐克和德默隆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M+大楼,摄影:Iwan Baan,© Herzog & de Meuron
Edward Burtynsky,《Salt Ponds #6, Near Tikat Banguel,Senegal》,2019,柯达专业相纸喷墨印刷
Formafantasma,《Taxonomy》录像截图,2018
Lisa Reihana,《GROUNDLOOP》,2022,单频道数码录像(有声),22分钟,此为“悉尼现代计画”委约作品。 Reihanamations Ltd & Raskols制作,澳洲新南威尔斯美术馆基金、Creative New Zealand 、 Visionary Donors资助
LAAB,《最后的鎅木厂》,2019,摄影:Cynthia Kuo
博物馆始于人民,是思潮流动的载体,连系古今,展望将来。与此同时,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亦在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形塑根本概念的同时,孕育想像力丰富的巧思。
M+连结民众与视觉文化,为创意工作者和社会大众提供持续交流的平台。由赫尔佐克和德默隆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M+大楼作为国际艺文坛的崭新地标,其建筑背后由哪些力量主导?大楼内的公共空间又是如何回应相关元素?
开场:韦嘉颐
讲者:Jacques Herzog
对谈人:华安雅及Ikko Yokoyama
日期:2023年3月21日(星期二)
时间:17:00—18:30
地点:大台阶
香港由超过二百个岛屿及九龙半岛组成,三面环海。面对迫在眉睫的气候危机,这片水域的价值和角色显得日益关键。本论坛邀请多位艺术家、设计师及科学家聚首一堂,以跨领域的视角审视全球海洋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开场:Simone Farresin及韦嘉颐
讲者:Christian J. Lange、林育荣、刘振达及Lisa Reihana
主持人:Ute Meta Bauer
日期:2023年3月22日(星期三)
时间:11:00—12:30
地点:大台阶
在现代经济下,人类撷取有用的材料来制造产品,无用的则弃置在边缘国家、海洋,甚至外太空。废物问题成为全球商品循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极需正视。本论坛以香港此物流枢纽为切入点,探讨废物围城的窘困局面,重新思考废物的潜力和循环再用的可行性。
开场:Simone Farresin及Ikko Yokoyama
讲者:Edward Burtynsky、张永和、Formafantasma(Andrea Trimarchi和Simone Farresin)、LAAB实现室(吴镇麟和叶晋亨)及姚嘉珊
对谈人:Charmaine Chan、王蕾及Ikko Yokoyama
日期:2023年3月22日(星期三)
时间:17:00—18:30
地点:大台阶
讲者介绍
Jacques Herzog于1970至1975年间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并于1978年与Pierre de Meuron共同成立设于瑞士巴塞尔的赫尔佐克和德默隆建筑师事务所。他自1989年起出任美国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赫尔佐克和德默隆建筑师事务所的设计类型广泛,由小规模的私人住宅到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均有涉猎。其中许多项目成为备受认可的公共建筑,例如俗称“鸟巢”的北京国家体育场、德国汉堡易北爱乐厅、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以及香港M+博物馆等。事务所亦完成了不少杰出的私人项目,包括日本的Prada东京青山店等。
华安雅领导M+的发展,总揽并统理博物馆各项事务和活动。 2013至2016年,华安雅曾担任澳洲悉尼新南威尔士艺术博物馆的副馆长。 2002至2012年间,她亦在布里斯本的昆士兰艺术博物馆与现代艺术博物馆担任策展副总监。华安雅现为M+董事局的当然成员,并获委任为国际现代艺术博物馆及藏品委员会(CIMAM)主席(2023至2025年度);她自2016年起已是CIMAM的董事局成员。她于2020年获法国政府授予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并于2022年获悉尼大学杰出校友奖,以表扬她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韦嘉颐是M+教学及诠释主策展人,负责透过带领项目策划和公众参与活动,让观众接触视觉文化。加入M+之前,韦曾任加拿大安大略美术馆的公众活动及学习总监。她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博物馆研究硕士课程,现为该课程的代课导师。
Ikko Yokoyama是M+设计及建筑主策展人,加入M+前于瑞典艺术工艺设计大学担任展览主管一职。在M+的工作以外,Yokoyama兼任独立策展人和作家,曾参与欧洲、南非和日本多个国际展览及项目。她现为国际建筑博物馆联盟的执行委员会成员,同时是日本文化厅辖下文化审议会的专家顾问小组成员。
王蕾是M+设计及建筑策展人,自2012年起着力研究大中华及东南亚地区的设计和建筑发展,并为M+馆藏搜罗相关作品。她撰写的文章见诸于《Expansions: 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2020) 、《The Museum Is Not Enough》(2019)、《The Impossibility of Mapping (Urban Asia)》(2018)及相关艺术建筑设计刊物。王蕾曾担任Wheelwright Prize 2022及Design Anthology Awards 2021的评审员。
Ute Meta Bauer是一名教育家及当代艺术策展人。她自2013年起出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的创办总监,现于南洋理工大学担任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教授。 Bauer是第三届柏林当代艺术双年展(2003至2004年)的艺术总监,曾担任“Documenta11”的联合策展人(2000至2002年)。她亦是第56届威尼斯视艺双年展(2015年)的美国馆联合策展人,现为第59届威尼斯视艺双年展(2022年)的新加坡馆策展人,并出任第17届伊斯坦堡双年展(2022年)的联合策展人。
Edward Burtynsky是一名当代摄影师。四十年来,他的作品描绘全球的工业面貌,探索人类工业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其作品被全球八十多间博物馆收藏,包括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古根汉美术馆,以及伦敦的泰特现代艺术馆。他获得了母校的校友成就奖(2004年)和荣誉博士学位(2007年),现在是加拿大The Image Centre的董事会成员。他的电影作品包括《人工风景》(2006)、《水风景》(2013)和《人类世:谁主地球》(2018)。
Charmaine Chan于澳洲悉尼投身新闻业,其后转职至东京和香港多家报馆及杂志社。她是《南华早报》设计编辑,著作有由泰晤士和汉德森出版社出版的《Courtyard Living: Contemporary Houses of the Asia-Pacific》。她拥有新闻学及日本研究学位,曾三度赢得香港报业公会的“香港最佳新闻奖”。
张永和是非常建筑工作室的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他于中国及美国接受教育,并于1984年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硕士学位。他自1992年起开始在中国实践,并于1993年连同鲁力佳成立非常建筑工作室。其作品充分展示对物料的敏锐和细腻。他曾于2002年担任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其后于2005至2010年就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且于2011至2017年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
Formafantasma于2009年由Andrea Trimarchi和Simone Farresin创办,是一家以研究为本的设计工作室,专门探讨影响现代设计学科的生态、历史、政治和社会因素。工作室旨在加深我们对自然和建成环境的认识,并透过设计本身及其在物料、技术、社会及论述方面的各种可能性,提出革新的介入方案。 Formafantasma的工作室设于意大利米兰和荷兰鹿特丹,广泛涉猎不同的设计类型和方式,从产品到空间设计、策略规划及设计顾问均有参与。
吴镇麟和叶晋亨是建筑师事务所LAAB实现室的联合创办人兼总监。由他们操刀的项目包括可变形的小食亭“海边档”、可持续咖啡店“源.茶”、以摄影为主题的艺廊“f22摄影空间”、采用数码工艺设计的购物商场K11 MUSEA,以及位于M+的食肆ADD+和Mosu Hong Kong。 LAAB实现室获《建筑师杂志》选为“明日进步新星”(The Next Progressive),并获INDE Award颁发“年度设计工作室”大奖。
Christian J. Lange是德国注册建筑师和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教学)。他现为港大建筑学院制作及物料科技实验室主任,同时是机械人制造技术实验室的创办人兼主管,负责带领建筑机械人制造技术、原型设计及建造方面一系列享誉全球的科研工作。 Lange的工作和研究成果曾于国际刊物发表,并于多个展览展出。
林育荣(1973年生于新加坡)于2001年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他的创作以实地考察、绘画、摄影和数码录像为媒介,反思人造系统和自然界两大题材。他的作品企划《海况》透过大海有形和无形的视角,审视新加坡的政治生态和生物物理轮廓,并代表新加坡参加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他的最新个人展览为2021至2022年度的“海岸的交错观测”,展于新加坡泰勒版画研究院创意工作室及画廊。他最近于2022年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展出与西蒙瑞 · 吉尔合作的作品,是次合作是新加坡美术馆研究计划的一部分。
刘振达带领中国水风险(CWR)的地理空间分析工作,旨在识别高风险的地区,以规划更强韧的应对措施。他所绘制的3D防洪地图促使多家企业和银行评估各自面临的沿海洪水威胁,其研究成果亦曾获彭博电视及《南华早报》引用。另外,他所建构的模型亦为CWR APACCT 20指数提供了关键数据,协助以基准化的方式评估亚太区二十个城市的沿海洪水威胁。透过参与CWR和M+、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气候变化博物馆及香港芭蕾舞团等机构的合作项目,刘振达为促进视觉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
Lisa Reihana是一名跨界别艺术家,透过融合摄影、录像和装置艺术的崭新手法,实践“只建设不掠夺”的创作哲学。她的创作集合家人、朋友和其他艺术家之力以人物肖像和先民历史的题材为主。 Reihana的作品获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艺廊和艺术节展藏。
姚嘉珊是信言设计大使的联合创办人、执行总监兼主策展人。信言设计大使是由本地注册慈善团体香港设计大使创办的计划,旨在支持香港及大湾区的国际级设计及研究项目。作为ESKYIU的建筑师及创办合伙人,姚持续以推广设计为志业,致力提倡设计对城市规划、教育及文化计划发展的重要价值。
页顶图片:Prada Frames 2023 主视觉图,由Prada提供
更多活动 More Events
会籍礼遇 Membership Benefits
- 携同宾客独家使用M+会馆
- 于周日早上参与M+专属参观时段
- 优先预购门票并享会员折扣优惠
- 优先进入标准门票指定展览
- 免费入场参观标准门票指定展览及欣赏特定放映节目
……及更多礼遇
M+会籍礼遇于2024年3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