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傑‧雷瓦爾作品繪圖 Raj Rewal Drawings
拉傑‧雷瓦爾作品繪圖包含三十張建築繪圖,涵蓋下列位於印度新德里的建築項目:比卡吉卡瑪廣場(1965–2016)、萬國大廳(1970–1972)、尼赫魯紀念館(1971–1972)、亞運村(1980–1982)、國立免疫學研究所(1983–1990)及國會圖書館(1989–2003)。這六個項目包括主要的國立和公共機構及房屋建築工程,可視為印度獨立後的建築里程碑,在雷瓦爾的創作中佔一重要席位。
最終未有建成的新德里比卡吉卡瑪廣場(1965–2016),原是要成為一個商業中心,坐落於佔地十五公頃的大型發展區,區內設有辦公室、商店、酒店、戲院、博物館、停車場和其他設施。此項目體現了雷瓦爾對於在現代脈絡下運用傳統印度城市形態和類型的早期探索,他在往後的建築生涯中持續這方面的研究。雷瓦爾的廣場設計方案旨在採用一個連續不斷的結構,去滿足規劃裏的眾多需求,將建築劃分成一連串較小的區域和庭院,從而更加以人為本。必要的停車場設施則隱藏於地下和庭院之中。
四年後,雷瓦爾獲得一個更受矚目的委約項目,這次是要設計萬國大廳(1970–1972)。這座規模龐大的展覽中心時任印度總理的英迪拉.甘地委約興建,定於1972年落成,以慶祝印度獨立二十五周年。雷瓦爾在倫敦期間已醉心於研究空間桁架結構,這座建築正是他的研究成果;當他與工程師馬亨德拉.拉傑興建這座展覽中心的空間桁架時,破格地運用澆鑄混凝土而非鋼材。雷瓦爾設計了四座由空間桁架建構而成、外形有如截頂金字塔的巨型展館,形成一個建築群,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淨跨距混凝土結構;主展館的體積明顯較大,它的其中兩側被其餘三座展館包圍着。
除了萬國大廳外,雷瓦爾同時獲委約設計尼赫魯紀念館(1971–1972),以紀念1964年去世的第一任印度總理。這座低矮的丘陵狀結構,以佛塔和壇城圖為靈感,設計了對稱的幾何形狀,以及圖像形態的通道。建築內部開放式的階梯形室內空間,是以清水混凝土建造,讓光線可以從玻璃磚透入,映照出內裏相互交錯的單層和雙層空間。
然而,亞運村項目(1980–1982)才是雷瓦爾贏盡國際聲譽的作品。這是他首個建成的房屋方案;他從齋沙默爾等傳統印度城市汲取靈感,設計出高密度的低矮建築群,結合豐富多樣的庭園,排列而成一個個「莫哈拉」,亦即社區。為了有效率地創造出所需的房屋組合變化,村內700個單位,當中包括500間公寓,分佈於六種不同的建築群類型,而這些建築群以不同的排列方式重複出現。
國立免疫學研究所(1983–1990)進一步以於雷瓦爾的城市群集概念為基礎。他利用紅色砂岩骨料構成外牆上的格線,並以粉紅色的相同物料填滿這些方格,藉此將建築物的混凝土框架結構顯現出來。他不僅透過建築物的材料、形態和細節,還透過高明的空間佈局,將現代和蒙兀兒的建築語言融合起來。國會圖書館(1989–2003)的設計參照了古典印度教建築,例如拉那克普的耆那教千柱之廟、中央邦的達蒂亞宮等;從平面圖可見,它具有一個狀如曼陀羅的中央核心,環繞其四周的正方形邊界上有排列對稱的庭院。
在拉傑‧雷瓦爾作品繪圖中,一部分由M+於2017年購置,包括印度新德里萬國大廳、尼赫魯紀念館、國立免疫學研究所、國會圖書館和亞運村項目的相關繪圖、草圖和平面圖;另一部分則由拉傑.雷瓦爾於2017年捐贈,包括印度新德里萬國大廳和比卡吉卡瑪廣場的相關草圖和繪圖。比卡吉卡瑪廣場項目的檔案原件已不復存在,故此M+收藏了複製本,因為這些作品對我們了解雷瓦爾的設計大有幫助。
按項目時序編排。
部分M+收藏的物品為複本,相信原本的繪圖由拉傑‧雷瓦爾本人持有。
最終未有建成的新德里比卡吉卡瑪廣場(1965–2016),原是要成為一個商業中心,坐落於佔地十五公頃的大型發展區,區內設有辦公室、商店、酒店、戲院、博物館、停車場和其他設施。此項目體現了雷瓦爾對於在現代脈絡下運用傳統印度城市形態和類型的早期探索,他在往後的建築生涯中持續這方面的研究。雷瓦爾的廣場設計方案旨在採用一個連續不斷的結構,去滿足規劃裏的眾多需求,將建築劃分成一連串較小的區域和庭院,從而更加以人為本。必要的停車場設施則隱藏於地下和庭院之中。
四年後,雷瓦爾獲得一個更受矚目的委約項目,這次是要設計萬國大廳(1970–1972)。這座規模龐大的展覽中心時任印度總理的英迪拉.甘地委約興建,定於1972年落成,以慶祝印度獨立二十五周年。雷瓦爾在倫敦期間已醉心於研究空間桁架結構,這座建築正是他的研究成果;當他與工程師馬亨德拉.拉傑興建這座展覽中心的空間桁架時,破格地運用澆鑄混凝土而非鋼材。雷瓦爾設計了四座由空間桁架建構而成、外形有如截頂金字塔的巨型展館,形成一個建築群,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淨跨距混凝土結構;主展館的體積明顯較大,它的其中兩側被其餘三座展館包圍着。
除了萬國大廳外,雷瓦爾同時獲委約設計尼赫魯紀念館(1971–1972),以紀念1964年去世的第一任印度總理。這座低矮的丘陵狀結構,以佛塔和壇城圖為靈感,設計了對稱的幾何形狀,以及圖像形態的通道。建築內部開放式的階梯形室內空間,是以清水混凝土建造,讓光線可以從玻璃磚透入,映照出內裏相互交錯的單層和雙層空間。
然而,亞運村項目(1980–1982)才是雷瓦爾贏盡國際聲譽的作品。這是他首個建成的房屋方案;他從齋沙默爾等傳統印度城市汲取靈感,設計出高密度的低矮建築群,結合豐富多樣的庭園,排列而成一個個「莫哈拉」,亦即社區。為了有效率地創造出所需的房屋組合變化,村內700個單位,當中包括500間公寓,分佈於六種不同的建築群類型,而這些建築群以不同的排列方式重複出現。
國立免疫學研究所(1983–1990)進一步以於雷瓦爾的城市群集概念為基礎。他利用紅色砂岩骨料構成外牆上的格線,並以粉紅色的相同物料填滿這些方格,藉此將建築物的混凝土框架結構顯現出來。他不僅透過建築物的材料、形態和細節,還透過高明的空間佈局,將現代和蒙兀兒的建築語言融合起來。國會圖書館(1989–2003)的設計參照了古典印度教建築,例如拉那克普的耆那教千柱之廟、中央邦的達蒂亞宮等;從平面圖可見,它具有一個狀如曼陀羅的中央核心,環繞其四周的正方形邊界上有排列對稱的庭院。
在拉傑‧雷瓦爾作品繪圖中,一部分由M+於2017年購置,包括印度新德里萬國大廳、尼赫魯紀念館、國立免疫學研究所、國會圖書館和亞運村項目的相關繪圖、草圖和平面圖;另一部分則由拉傑.雷瓦爾於2017年捐贈,包括印度新德里萬國大廳和比卡吉卡瑪廣場的相關草圖和繪圖。比卡吉卡瑪廣場項目的檔案原件已不復存在,故此M+收藏了複製本,因為這些作品對我們了解雷瓦爾的設計大有幫助。
按項目時序編排。
部分M+收藏的物品為複本,相信原本的繪圖由拉傑‧雷瓦爾本人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