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喬治市檳城中央區域重建計劃(光大大廈)(1962至1986年)影像及印刷資料 Photographic and printed material, Central Area Redevelopment Plan for Penang (KOMTAR) (1962–1986), George Town, Malaysia
1972至1984年,新加坡建築師事務所建築三人小組完成了馬來西亞檳城的光大大廈項目。大廈高65層,英文名稱「Kompleks Tun Abdul Razak」取自素有「馬來西亞發展之父」之稱的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敦阿都拉薩(Tun Abdul Razak)之名,他對於促進馬來西亞經濟發展建樹甚大。
光大大廈位於歷史街區喬治市,而大廈的建築項目屬於一個全面的都市更新計劃,這個計劃審視了這個城市的結構,以確定哪些部分須保育,哪些須重建成新的城市中心。光大大廈包含12立面,交角處為粗大的混凝土圓柱,大廈內設政府辦公室。樓高四層、向四周延展的底層建築中容納了零售和交通設施,形成一座面積達11公頃的城中之城。平台上一間多用途會議空間覆蓋以天台圓頂,這個測地線網格圓頂乃與事務所聯合創辦人林蒼吉的朋友──美國設計師巴克敏斯特·富勒合作完成的。
由於當局支援政策反覆無常,項目原定五個建築階段最終僅完成了三個。儘管如此,光大大廈成為檳城地標,亦是當地昔日對未來抱有前瞻想像的一道遺跡。
此系列中有一組幻燈片,顯示這建築項目方案的簡報內容;另有一張大樓建築模型的照片,以及一本為未來住戶準備的小冊子。
光大大廈位於歷史街區喬治市,而大廈的建築項目屬於一個全面的都市更新計劃,這個計劃審視了這個城市的結構,以確定哪些部分須保育,哪些須重建成新的城市中心。光大大廈包含12立面,交角處為粗大的混凝土圓柱,大廈內設政府辦公室。樓高四層、向四周延展的底層建築中容納了零售和交通設施,形成一座面積達11公頃的城中之城。平台上一間多用途會議空間覆蓋以天台圓頂,這個測地線網格圓頂乃與事務所聯合創辦人林蒼吉的朋友──美國設計師巴克敏斯特·富勒合作完成的。
由於當局支援政策反覆無常,項目原定五個建築階段最終僅完成了三個。儘管如此,光大大廈成為檳城地標,亦是當地昔日對未來抱有前瞻想像的一道遺跡。
此系列中有一組幻燈片,顯示這建築項目方案的簡報內容;另有一張大樓建築模型的照片,以及一本為未來住戶準備的小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