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雅倫作品檔案 Alan Fitch Project Archives
費雅倫作品檔案共有二十八件物品,涵蓋英國建築師費雅倫(1921–1986)設計的三個項目:香港大會堂(1956–1962)、香港皇后像廣場(1965–1966),以及日本大阪萬國博覽會香港館(1970)。費雅倫的作品是香港戰後殖民風格新式建築的重要代表。
新建的香港大會堂由當時任職於工務司署的羅恩‧菲利普斯和費雅倫設計,於1962年3月落成。除了大樓的設計外,他們還負責內裏許多設備和家具的設計和細節。為了凸顯香港戰後朝氣蓬勃的景象以及文化世界主義的氛圍,兩位建築師從現代建築運動一些基本美學原則中提取精髓,體現於大會堂的設計之中。皇后像廣場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聯同香港政府於1965年委約費雅倫重新設計,目的是要為廣場與新近重建的皇后碼頭(1954)和新大會堂建立嶄新的空間和視覺連繫。這也是為香港急劇增加的人口提供更多綠化空間的全港運動的一部分。
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香港館由任職於司徒惠建築師事務所的費雅倫設計,佔地3,300平方米,位於英國館附近一個顯要的位置,自成一座島嶼。香港館由一個基座以及豎立在頂部的十三張蝙蝠翼狀船帆和一組桅杆組成;這個設計令人一眼便看出是香港的標誌,因而獲得採納。
費雅倫作品檔案由費雅倫的女兒 Victoria Fitch 於2015年贈予M+。
按項目時序編排。
新建的香港大會堂由當時任職於工務司署的羅恩‧菲利普斯和費雅倫設計,於1962年3月落成。除了大樓的設計外,他們還負責內裏許多設備和家具的設計和細節。為了凸顯香港戰後朝氣蓬勃的景象以及文化世界主義的氛圍,兩位建築師從現代建築運動一些基本美學原則中提取精髓,體現於大會堂的設計之中。皇后像廣場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聯同香港政府於1965年委約費雅倫重新設計,目的是要為廣場與新近重建的皇后碼頭(1954)和新大會堂建立嶄新的空間和視覺連繫。這也是為香港急劇增加的人口提供更多綠化空間的全港運動的一部分。
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香港館由任職於司徒惠建築師事務所的費雅倫設計,佔地3,300平方米,位於英國館附近一個顯要的位置,自成一座島嶼。香港館由一個基座以及豎立在頂部的十三張蝙蝠翼狀船帆和一組桅杆組成;這個設計令人一眼便看出是香港的標誌,因而獲得採納。
費雅倫作品檔案由費雅倫的女兒 Victoria Fitch 於2015年贈予M+。
按項目時序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