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里的物件
客厅里的物件
椅子、衣夹、吸尘机、地砖、玩具……《客厅里的物件》收录的流动影像作品聚焦家居物品的布置、排列和流动。一事一物不再单单被当成死物看待,而是拥有自主生命力和能力的物质。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及对我们乃至社会的影响,都是艺术家想探索的主题。人们在疫症下被迫蛰伏在家,这场放映是一种隐喻,反思人与物件因疫情而建立的紧密联系,近观「家」的组成,并探讨个人与集体经验、无意识状态以及「家」的象征身份。
本节目设映后谈《对日常物品的当下反思》,由M+策展人主讲。
《我与母亲(吸尘机三)》
卡维塔 ‧ 瓦塔纳吉扬库尔 | 2021 | 彩色 | 无声 | 8 分 55 秒
由艺术家借出
在这件展演性作品中,瓦塔纳吉扬库尔将她的身体化成一部吸尘机,并在一所临时搭建的房子中模仿现实中的沙尘污染,来揭示空气污染带来的恶果。她布置出一个客厅去质疑安全的「必然性」。空间的建筑架构与犹如容器的人体皮囊互相对照,室内陈设则模仿肺部等脏器。换言之,这所房子就是人类的躯体本身。
《栖居如诗》
袁广鸣 | 2014 | 彩色 | 有声 | 5分钟
由艺术家和TKG+借出
《栖居如诗》呈现的是一个筑在水底里的普通客厅。突如其来的大爆炸把客厅彻底瓦解,然而一切却又秒速回复原状。目睹这么一个装潢平凡的起居空间,在安然与崩坏之间去而复返,引导观众联想起疫症如何倏地打乱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终将重临的平静。
《ABA影像》
吴旻 | 2016 | 彩色 | 有声 | 12分 50 秒
由艺术家借出
《ABA影像》结合物件布置、行为展演、音乐及录像,以视觉方式体现音乐的逻辑和系统性结构。作品的创作灵感源于拉赫曼尼诺夫(Rachmaninoff)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录像中的表演者把不同物件排列,堆砌出一连串场景,当中的空间组合方式时有变化,把冲突、推进、协和及解决的起承转合过程演绎眼前。作品中的画面虽然似曾相识,却弥漫着束缚和绷紧的层层张力。
《AM I ALL ALONE HERE?》
张英海重工业 | 2008 | 色彩 | 有声 | 1分 49 秒
M+,香港
《AM I ALL ALONE HERE?》是一部以文字为基础的作品。屏幕上的快闪句子与激昂的音效相映成趣,这亦是艺术家为人熟悉的表现手法。片段中的主角用机械人般的声线自说自话,接二连三对「存在」提出疑问,他希望唤起旁人注意,但语调平缓得突兀。随着动画推进,他的疾呼逐步触动观众的焦虑神经,令人如堕五里雾中。
《软膜》
莎拉 ‧ 克维纳尔 | 2016 | 彩色 | 有声 | 7 分 6 秒
由艺术家和Foxy Production New York借出
《软膜》以妙趣手法探索物件如何在互联网上流通,经历此前不可能降临在它们身上的命运。莎拉 ‧ 克维纳尔根据一种由颜色、材质、年份及用途而定的逻辑来收集、排列及储存不同物品,这些陈年旧物都是她从网上买卖平台eBay购得的。她在镜头前展演一些简单的动作,例如在盆栽植物后移动,或抓紧一个珠宝盒。
《布鲁克林的天空—在北京打井》
王功新 | 1995 | 彩色 | 有声 | 2 分 56秒
由艺术家借出
王功新在北京老家的客厅中央掘了一个深三米半的坑,他为坑的内壁铺上砖石,并在坑底放置一部电视显示器,循环播放蓝天白云的影像──那是他在纽约布鲁克林的工作室外拍摄的。作品既代表艺术家在美国和中国经历到的空间、文化连系和距离,更触及全球化和国家象征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