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本网站使用「Cookies」为你提供最好的网站体验。

了解更多

与何子彦、谢德庆、亚玛金华及黄洁宜共话时间

详情
格式: 90分钟
语言: 英语
参加者: 公众
位置: 1院
通达安排: 轮椅
放映场次
5月31日
16:00–17:30
即将举行

与何子彦、谢德庆、亚玛金华及黄洁宜共话时间

这场圆桌座谈会邀得多位“亚洲前卫电影节2025”的特别来宾,探讨他们多元的艺术生涯及对时基媒介创作的投入。四位活跃于新加坡、纽约、新德里及香港的艺术家将分享他们独特的视角、哲学及方法论,诠释时间及瞬时、仪式、现场、持续时间、历史及记忆等相关概念。

在过去四十年的各个时间段,何子彦、谢德庆、亚玛金华和黄洁宜均创作过展现时间多样性的艺术作品与影片。这些实践涵盖影片、行为艺术、现场艺术及装置艺术,深入探索艺术与生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特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必然形塑个人对时间的感知。

这场由CHANEL流动影像主策展人苏筱琪主持的座谈会,将为时基艺术实践带来多样观点,阐明不同时期和来自多个地域的艺术家之间的连结与差异。

讲者介绍

何子彦(1976年生于新加坡)的作品深富东西方文化底蕴,囊括艺术史、戏剧、电影、音乐及哲学。透过融合神话叙述和历史事实,他探讨历史的不同诠释、书写及其传播的过程。其作品的重心是对东南亚身份认同多元性的长期探讨。东南亚拥有复杂多面的语言、宗教、文化及影响,难以划归为单纯的地理区域或单一历史基础。何子彦的作品涵盖纪实研究到想像影片,将档案影像、动画和电影融合在沉浸式的剧场装置之中。

何子彦肖像,摄影:Stefan Khoo,由a+ Singapore提供

谢德庆(1950年生于台湾)是在国际备受尊崇的行为艺术家。谢德庆以一系列革新行为艺术概念、物理、审美及时间极限的作品而闻名。他的创作生涯中共有六件行为艺术作品,谢德庆将之称为他的“生命作品”。他以极度严谨的态度来进行这些刻苦的展演,为它们订定规则和条件,然后长时间地严格遵循。其前五件展演作品各持续一年,第六件则长达十三年。谢德庆借用行政职能的美学,经常将法律文件等元素纳入作品之中,借此强调他为自己的艺术与人生加上的限制。

谢德庆肖像,© Hugo Glendinning

亚玛金华(1964年生于印度)以探讨权力、暴力与正义间角力的影片与多媒体作品闻名。他意涵丰富的装置往往源自冲突地区的故事,并以独特的诗意方式看待个人、社会及政治。

亚玛金华肖像,摄影:Monica Tewary

黄洁宜(1983年生于香港)的创作汇集研究与想像。她融合录像、行为展演与日常经验,构筑参与式艺术体验,思考身份认同、时间界限及另类时空等议题。在强调关系的卡拉OK讲述表演中,她于学术、回忆录、哲学与歌曲间游走自如,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

黄洁宜肖像,相片由艺术家及The Chinati Foundation提供,Donald Judd Art © 2024 Judd Foundation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页顶图片:左起:谢德庆肖像 © Hugo Glendinning;何子彦肖像,摄影:Stefan Khoo,相片由a+ Singapore提供;黄洁宜肖像,相片由艺术家及 The Chinati Foundation 提供,Donald Judd Art © 2024 Judd Foundation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亚玛金华肖像,摄影:Monica Tewary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