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投奔怒海

详情
年份: 1982
导演: 许鞍华
格式: 106分钟
语言: 多种语言(广东话、越南语及日语,辅以中文及英文字幕)
观众: 公众
位置: 1院
通达安排:
更多信息:

票价

正价:港币85元

特惠:港币68元

投奔怒海

许鞍华的“越南三部曲”最终章,也是她奠定香港影坛地位的新浪潮经典作。由林子祥饰演的日本摄影记者芥川汐见,于越战结束后三年,以“国际友人”身份重访越南岘港,逐渐发现不少官方粉饰太平背后的人间悲剧,最后不惜舍命协助一对小姊弟逃亡出海。

许鞍华此作放弃了前三作的形式实验与类型框框,拍出平实格局及细腻人情,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一以贯之。影片获官方批准在海南岛拍摄,面世时香港九七前途问题正闹得沸沸扬扬,本土票房高达一千五百多万元,并成为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大赢家。

许鞍华《投奔怒海》,1982,相片由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提供

许鞍华《投奔怒海》,1982,相片由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提供

许鞍华《投奔怒海》,1982,相片由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提供

许鞍华《投奔怒海》,1982,相片由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提供

许鞍华《投奔怒海》,1982,相片由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提供

许鞍华《投奔怒海》,1982,相片由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提供

许鞍华《投奔怒海》,1982,相片由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提供

许鞍华《投奔怒海》,1982,相片由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提供

许鞍华《投奔怒海》,1982,相片由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提供

许鞍华《投奔怒海》,1982,相片由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提供

许鞍华《投奔怒海》,1982,相片由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提供

许鞍华《投奔怒海》,1982,相片由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提供

导演介绍

许鞍华(1947年生于辽宁),香港电影新浪潮主将,风格写实、类型多变。首部剧情长片《疯劫》(1979)取材自龙虎山双尸案;《投奔怒海》(1982)描绘越南船民境况,引起国际注视。作品不乏自传色彩,在《客途秋恨》(1990)和《去日苦多》(1997)中,她从自身回忆出发,思考历史洪流下的飘泊与寻根。她喜欢游走香港街角寻找故事,《天水围的日与夜》(2008)与《天水围的夜与雾》(2009)先后对照,前者以白描手法捕捉基层市民生活,后者则揭示城市中的伦常困局。最新作品是香港诗人纪录片《诗》(2023)。

页顶图片:许鞍华《投奔怒海》,1982,相片由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提供

加载中